复古长廊
长廊是指屋檐下的过道、房屋内的通道或独立有顶的通道,包括回廊和游廊,具有遮阳、防雨、小憩等功能。廊形式多样,有曲有直,高低起伏,蜿蜒曲直,宛若天上绚丽的彩虹飘落人间,为中国古代建筑群增辉添色,使中国建筑群产生一种和谐柔和美。
围合庭院的回廊,对庭院空间的处理、体量的美化十分关键;园林中的游廊则可以划分景区,形成空间的变化,增加景深和引导游人。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廊常配有几何纹样的栏杆、坐凳、鹅项椅(即美人靠)、挂落、彩画;隔墙上常饰以什锦灯窗、漏窗、月洞门、瓶门等各种装饰构件。
中国古代建筑中有顶的通道,包括回廊和游廊,基本功能为遮阳、防雨和供人小憩。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中发现,主殿的屋檐下已有廊,四周并用回廊围成庭院。
廊的交通联系功能使其具有类似“路径”的特征,可以起到组织各功能空间的作用。组织空间的功能是对交通功能联系功能的发展,它能使廊在发挥交通联系的作用时具有更丰富的形态和意义。
廊的边界特征和交通功能促使它成为各种人员接触、各种环境共生和各种活动发生的场所,从而衍生出多种多样的公共活动功能。这种功能是对廊空间静态特征的具体体现。

廊这种建筑类型的应用非常普遍而广泛,除了作为功能空间以门廊、内走廊、外走廊、檐廊等形式运用于建筑单体中,在空间范围和意义层面上也有广泛的应用。当廊与城市空间发生关系时,有助于改善和强化城市空间的形态特征,加深人对城市空间形态特征的认知和理解,并优化人在城市中的公共活动环境。